close

 

   當我們熱衷於在電腦上使用Photoshop美化照片時,恐怕很少有人想到,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,數碼相機還沒有出現在科幻小說中時,就已經有人創造出了PS技術,而實現這一技術的實體名為“亞當

修描機”。

   1946年,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勒羅伊·亞當斯發明了這款跨時代的手工修描機,並申請了專利。它重達16公斤,主要部件包括一個箱式底座、一個放大鏡以及若幹支專用修描鉛筆。亞當修描機的

工作原理非常簡單,它不是把照片上傳到電腦中,而是將底片置於放大鏡下。修描機上有一塊暗綠色的台布,人們把底片放在台布的中央,用熒光管望遠鏡打上背光,就可以在放大鏡下檢查底片了。有經驗的

修描師通過仔細觀察,可以發現底片上細微的瑕疵,比如人們皮膚上的雀斑等。接下來,他們就會用特制的鉛筆,消除皮膚上的雀斑和細小的皺紋,美化人物,或者修飾背景,讓照片看上去更加完美。

   這一過程與我們在電腦天文望遠鏡上進行的操作多少有些類似,但區別在於,古典的PS完全是通過手工方式進行的,它對修描師的繪畫技巧和藝術美感要求很高。並且,修描師手中的鉛筆還要像醫生的手術刀一

樣,精巧細致,下筆精准,容不得絲毫差錯。亞當修描機的使用者中鮮有專業的攝影師,原因之一是修描的成本太高,成功美化一張底片有時要花費6個小時。而配備一台這樣的高端機器,代價也是相當

高昂,換算成今天的價格,一台就要2300美元。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,攝影師在客戶要求美化照片時,往往會把工作外包給專業修描師。由於亞當修描機的普及程度很低,今天已經很難見到由它美化過

的照片了。雖然,加利福尼亞州攝影師薩金特·巴納德只花了5美元,就在拍賣網站上拍到了一台這樣的古董設備。他花費大量精力複原了機器,並試圖學習這門古老的照片美化金相顯微鏡技藝。但在實際操作中,

這位27歲的年輕人深受打擊。

   他不是毀掉底片,就是把底片畫得一團糟,美化之後洗出的照片反而更醜。經過多次失敗,巴納德最終認識到,自己並不適合這份工作,因為他既沒有醫生般精巧的雙手,也沒有專業畫家那樣的藝術

天賦。並且,他還缺乏盯著放大鏡,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的耐心。巴納德放棄了成為古典修描師的夢想,轉而把修描機賣給了紐約的一名收藏家,可以肯定的是,這名收藏家也絕不會使用這台經典設備美

化自己的照片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segsdf 的頭像
    fsegsdf

    台中逢甲住宿

    fsegs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