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電動汽車的歷史和汽油汽車一樣悠久。直到最近的幾十年它才開始強勁復蘇,主要是因為加州制定了空氣質量保護政策,這個政策還孕育了一個術語:零排放汽車(ZEV)。當年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 ( 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 )要求加州7大汽車商(克萊斯勒、福特、通用汽車、本田、馬自達、日產和豐田)生產的汽車不能排放有害污染物。按照計劃,從1998年到2000年,汽車商每款車型的零排放汽車比重不得低於2%,2001年至2002年不得低於5%,2003年不得低於10%,以後逐年提高。最終目標無法達成,CARB修改了配額,汽車商也後退一步,開始推出一些零排放汽車,但數量相當有限,而且只用於租賃。CARB於是提出了“部分零排放汽車”的概念,混合電動汽車就適合於這一概念。

再看看氫動力汽車,它沒有排放污染物,19世紀中期就堆高機出現了。從理論上說氫動力汽車有很多優勢:將最好的電池性能與內燃機引擎結合,可以利用現有的石油基礎設施,行駛的距離比電池電動汽車遠。理論終歸是理論,實際卻是另一回事,氫動力汽車最終也沒有發展起來。通用汽車曾在1996年推出EV-1電動汽車,它用來租賃,結局怎麼樣?最終通用汽車的1117輛EV-1大多數被壓碎了。2004年特斯拉帶來了“超級跑車”哲學。從業務模式來看是明智的。作為一家新,要想打破現狀,在阻礙重重的市場活下來,推出超級跑車有利於融資。

觀察者關注每千瓦時的電池成本,它是電動汽車能否商業化的重要指拖板車標。為了降低成本,特斯拉花了無數心血,它將成本從每千瓦時400美元降到了200美元以下。現在它正在與松下合建電池廠,目的也是進一步降低成本。在電動汽車中,電池組占了成本中很大的一部分。高性能版本Model S的零售價介於95000至138000美元堆高機,當中30%是電池組成本。不只如此,電池的壽命也影響著成本。增強電池的數量是容易的,要延長壽命卻是很困難的事,而且只能慢慢提高。在手機、平板、其它便攜設備中,電池壽命不成問題,因為消費電子設備在設計的時候只要求使用短短的幾年時間。

實際上,電池電動汽車的更換成本相當高,消費者可能意識得到,也可能根本就意識不到,總之他們不願意付錢。汽車商一般不會自己生產電池,特斯拉、寶馬例外。電池一般來自LG化學和松下,在垂直整合的世界,錢總是要先付給它們。汽車商可不願意自己的命運掌握在電池企業手中。為什麼汽車商不願意自己生產電池?首先要形成規模,要建立多條生產線,要追上組件商也需要花很大的精力。只有日產走這條路,它是與NEC合作才能走下去的。即使是這樣,因為Leaf銷量一般,日產為了降低成本,也不得不改用LG化學的電池。結論就是新的電動汽車用戶寧可租賃也不願意購買,因為汽車商承諾未來會提供更便宜、更強大的電池。這樣的策略是一把雙刃劍:消費者當然希望補貼能持續一萬年,而汽車商呢?永遠無法通過電動汽車賺到多少利潤。

正因如此,大多的主流汽車商不願意開發電池純電動汽車,它們更願意開發混合動力電動汽車,這樣可以降低風險。特斯拉Model S有70千瓦時、85千瓦時、90千瓦時版本,從技術上看相當強大,它還提供8年無裡程限制的保修服務。8年之後電池也許可以繼續使用,但它的性能肯定會下降很多。哪個司機願意單程行駛距離下降25%?特斯拉慷慨的保修服務也帶來一個問題,目前特斯拉汽車的補貼很多,但補貼是臨時性的,如果沒有補貼怎麼辦?電池壽命的不確定性給二手電動汽車市場帶來有趣的影響。低端電動汽車貶值速度比汽油汽車快,現在的售價很便宜。2012年日產Leaf推出時零售價為36000萬美元,而到了2015年平均只值8000美元。

實際上,所有充電網絡的轉變都需要消費者的行為作出相應改變。電動汽車物料架司機要學會在家裡如何充電,白天可能還要到其它地方充電,他們可能還要請電工來重新規劃車庫的插座。即使是高安培的超級充電樁,要充滿電也需要30分鐘或者更長時間。汽車產業是一個高度競爭的產業,為什麼特斯拉得到其它汽車企業如此多的幫助呢?例如,2009年至2012年間,和豐田各自向特斯拉投資了5000萬美元。2010年,特斯拉買下了Fremont工廠,它本來是通用汽車和豐田留給合資Nummi的,成交價只有低得可憐的4200萬美元。汽車技術正在發生變革,汽車商需要對衝風險,投資只是降低風險的一種手段。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segs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